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最新资讯

穿越千年,探寻“怀”姓历史

穿越千年,探寻“怀”姓历史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水土产一方物。翻阅中华医药典籍,谈到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时,总能找到“怀”的影子,可见历代医药名家对“四大怀药”的推崇。对于怀川大地所产的这四种药材,历代医药名家为何褒誉有加?这四种药材又是何时开始姓“怀”的?“四大怀药”这一称谓是如何形成的?这一切,都要从怀川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。

□“道地怀药”的秘密

2015年1月20日下午,焦作大学副校长、市怀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符德学带领记者走进该校“四大怀药”标本展厅。在近30种来自不同地区的山药标本中,“铁棍山药”看起来并不起眼,但它的品质却是最好的。

8年前,一位外地朋友问符德学:“焦作的‘四大怀药’与外地的这四种药材比起来,究竟好在哪儿?”符德学竟一时语塞。搞化学出身的符德学,决心从科研角度研究“四大怀药”好在哪里。多年奔走,他采集了生长在国内最南端的台湾紫山药、最北端的河北山药,甚至还有日本的山药,共有近30个品种。2012年,在符德学的努力下,全国首个“四大怀药”标本展厅建成。

通过研究,符德学用数字证明了焦作怀山药的优良之处——焦作垆土地“铁棍山药”水分含量71%,外地山药的水分含量一般都是80%~90%,有的甚至更高。

“焦作这块土地全国独有,不但盛产‘四大怀药’,也是粮食高产区。”符德学说。焦作北依太行山、南临黄河,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,世称“牛角川”。这片土地采撷了黄河上游各个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丰富营养,又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下来的大量微量元素,形成了独特的土壤条件。太行山屏障,让冬季北方寒流不能长驱直入。夏季,热浪有诸河调剂,气候本非多雨之域,又有河流灌溉,是一个冬不过冷、夏不过热,既不过湿、又不过旱的气候环境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造就了“四大怀药”独有的外观和质地。

翻阅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记者看到,焦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条河流交汇、湖泊沼泽遍地的冲积平原,黄河、济水、丹河、沁河等各大水系像拧麻花一样在这里滚来滚去,将各种土壤汇聚于此。《修武县志》记载,在云台山主峰上的药王洞里,“内有石丸,大如绿豆,服之能已疾”。正是土壤中的这些微量元素,让“四大怀药”区别于外地同种药材,成为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据了解,日寇侵华期间,曾把怀药产区的土壤运回国内研究,化验后重新配制土壤试种怀药,结果以失败告终。上世纪20年代,温县的许召兰等人先后从山西太谷引进高产山药在本地种植,在怀川土壤的滋养下,太谷山药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品性,增加了药性,成为怀山药的当家品种。上世纪70年代,国家为缓解怀药产销矛盾,曾在18个省区引种怀地黄、怀山药,结果怀药一离开怀川这片沃土,药性便大打折扣,这也再次证明了“四大怀药”的地域性特征。

时至今日,“四大怀药”还有很多谜题未解开。焦作本土种植怀药的农民都知道,怀地黄在种植一茬后,土地至少需要8年才能复种,怀山药也需5年不能重茬。这些植物为何不能重茬?近年来,专家对土壤元素、怀药品种多次进行研究,目前仍无定论。

□“怀”姓历史越千年

焦作在夏朝时称“覃怀”,后称“怀州”,元称“怀孟路”,明清为“怀庆府”,一个“怀”字几乎贯地名之始终。“怀药”一名自然因怀地地名而来。然而,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称“怀药”呢?

一开始,人们并未认识到焦作产的这四种药材与外地产的有何异同。长期的实践中,各地药材在医疗效果上的差异逐步显露出来,并被医药学家所认识,于是产生了药材地道与否的理论。

1500年前,南北朝时期的名医陶弘景首创“地道药材”理论。他说:“诸药所生,皆的有境……小小杂物,多出近道,气力性理,不及本邦。”这一中草药理论的创立与发展,让焦作所产的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与外地所产的这些药材区别开来,为“四大怀药”概念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又经过600年的探索,到宋、明时期,焦作产的这四种药材被公认为地道药材,并逐渐对这四种药材冠以“怀”字。

如今,翻阅中华医药典籍,我们能找到很多“怀”的影子。

在牛膝前冠以“怀”字的最早文献记载,是宋朝苏颂的《图经本草》。苏颂在书中指出:“牛膝生河内山谷……今江淮、闽粤、关中亦有之,然不及怀州者真。”怀牛膝之名由宋朝唐慎微在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首先提出,特称“怀州牛膝”。到了清朝,张秉成的《本草便读》便简称“怀牛膝”。

怀山药的最早文献是1615年明朝医学家龚延贤所著的《寿世保元》,该书第一次提出“怀山药”之名。当代出版的《简明中医词典》称,怀山药已成为中医处方中的习用名。

第一次把地黄和“怀”字联系起来的是明朝名医刘文泰,他说生地黄“今怀庆者为胜”。同时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进一步指出:“今人唯以怀庆地黄为上。”

在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的方剂中,怀地黄一药共见14处。

将菊花与“怀”字联系在一起的最早记载是唐代的《天宝单方图》,书中说:“白菊原生南阳山谷野中……河内名地薇蒿。”北宋苏颂撰辑的《图经本草》中说:“菊花处处有之,以南阳覃地者为佳。”这里所说的“南阳”指的是黄河之北、太行之南的三百里怀川。这里所说的“覃地”,即覃怀地。也可以认为,那时已称怀菊花了。

沁阳市怀药研究专家李成杰认为,中医药界确认焦作为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的地道产地,并对它们冠以“怀”字而称怀山药、怀地黄、怀牛膝、怀菊花,约在唐、宋时期,最迟也在明朝。

□“四大怀药”美名传

将焦作产的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概括为“四大怀药”,又是在什么时候呢?李成杰查阅大量文献后认为,“四大怀药”这一概念的形成,有赖于历代医药名家的推崇和明、清时期怀药商人的塑造。

宋、明时期,“四大怀药”被公认为地道药材,备受医药名家的推崇。当时,农民种植怀药的积极性不断增强,栽培面积日益扩大,产量迅速提高。明朝末年,怀庆府的怀药生产、销售已形成规模,府属八县的药商纷至府城(今沁阳)开设药材行栈。

清朝中期,“四大怀药”的种植与销售进入鼎盛时期,沁阳城中药材行栈有100多家,一年两次的药材大会吸引了四海客商前来交易,大量怀药以漕运的方式通过我市境内的大沙河顺卫河直下天津。怀庆药材大会是当时国内五大药材大会(武汉、安国、樟树、禹州、怀庆)之一,怀药声誉与日俱增。这一时期,主营“四大怀药”的“怀商”足迹遍布全国,让“四大怀药”享誉海内外。

不少专家认为,“四大怀药”“怀货”之词,最先应出自“怀商”之口和他们的销售票据上,“怀商”为了推销药材,并和假冒伪劣药材相抗争、相区别,就常说:“这是地道的‘四大怀药’。”“这是真正的‘怀货’。”商家这样叫卖,购主如此呼应,久而久之,“四大怀药”“怀货”之词被大家所接受。

1914年,在美国旧金山和南洋马尼拉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上,“四大怀药”作为国药展出,受到各国医药学家和药商的赞誉,被中外客商称为“华药”和地道的“怀货”,东南亚各国更是把“四大怀药”视为稀贵佳品。1962年,国家从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中优选出44种作为“国宝之药”,“四大怀药”具列其中。

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新老朋友前来洽谈贸易,共创大业,共铸辉煌。

联系我们
展开